2018-07-26 22:27:22 作者:文/刘凡 赵静妍 图/刘凡 张曦兮 来源: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浏览数:0
“他们都说我太笨了,应该去打工。我哥哥上完小学就上大城市干活了”,“你们给孩子补课吗?小孩天天回来说玩的怪高兴,俺是想让小孩去补课的,不是玩的”。听到这一言又一语,大学生筑爱圆梦服务团豫见小分队队员们的心隐隐作痛。在这个地方,许多家长认同“学习不好不如去赚钱”。
7月25日,为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,队员们分三组前往孩子们的家里进行家访。张婧雅同学年龄小,多才多艺,有着超乎同龄孩子的乖巧懂事。家访的第一站,队员们便来到了婧雅家里。
“你们好,你们好!你们是婧雅的老师吧,快请进,快请进!”初入婧雅的家里,队员们便感受到了婧雅妈妈的热情,队员们话没来得及说,婧雅妈妈便将水递到了队员手里。
“三个孩子不在家,都去学跳舞了”,婧雅妈妈说到。“我愿意让她们去多尝试”。婧雅妈妈认为兴趣是最大的老师,孩子们应该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并坚持下去,培养自己的爱好。学舞蹈只是第一步,如果后期孩子们有更喜欢的爱好,她也会鼓励他们去学习的。
说到课程,婧雅妈妈很激动,“真是谢谢你们啦,让孩子体验到这么多全新的课程,她回家也经常跟我讲你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,还穿上了汉服,真好”!队员们欣喜的发现,队员们来到万堤口小学的初衷与婧雅妈妈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——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努力。
被理解、被认可、被信任,走出婧雅家,队员们有一份沉甸甸的感动。大学生筑爱圆梦服务团的队员们强调寓教于乐,在游戏化的课堂氛围中,开展多维特色趣味课堂,促进孩童的多方位学习,多角度成长。短短十五天的夏令营活动,远远改变不了这些孩子,但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”,校园里一节又一节的特色主题课程,乡间小路上一场又一场的家访,从思想开始一点一点的改变。不忘初衷,薪火相传支教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,一堂堂课程、一场场家访、一段段调研、一代代人文人小小的梦想,最终会让人文梦闪闪发光。
“十分感谢你们,如果不是你们,孩子也不会有这次机会去尝试不一样的东西。”
“我们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,我们应该谢谢您!谢谢您的信任与理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