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23 16:25:18 作者:文/张媛 来源: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浏览数:0
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,做好学院“十五五”规划预研、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学科发展方向、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,9月18日,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召开“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”。会议由法律系主任张媛主持,法律系骨干教师参会,参会教师围绕知识产权专业发展现状、未来路径及核心建设任务展开深度研讨。
会议首先肯定了近年来知识产权专业在课程搭建、人才输送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,同时直面当前专业建设中的核心痛点:课程体系存在“理论讲授多、实践锻炼少”的失衡问题,且缺乏分层设计与特色定位;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讲授为主,与行业实务衔接不足;产教融合流于“盖章式”实习,未形成与产业需求联动的培养闭环。
针对上述问题,参会教师经研讨达成共识:知识产权专业建设需紧扣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根本目标,立足学校农业学科优势,聚焦农业知识产权特色领域,以“三维改革”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。其一,重塑课程体系:在夯实法学基础课与知识产权核心课的同时,嵌入人工智能法学、数据法等科技与法律交叉前沿模块,填补传统课程与行业需求的断层。其二,创新教学模式:推行“双师同堂”机制,邀请法院、律所、企业等实务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授课,并引入农业知识产权真实案例开展“实战式研讨”,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。其三,深化产教融合:依托“知识产权产业学院”建设,一方面升级实习模式——从“盖章式”实习转向“管培生式”定向培养,建立“目标-任务-考核”闭环管理;另一方面推进“订单式培养”,根据涉农企业、市场监管部门等用人单位需求定制课程,同时开设大数据法律检索等法律科技课程,培养“懂法律、通技术、知农业”的复合型人才。此外,会议明确将联动校友资源,拓展与种业公司、农产品电商平台、涉农律所的合作渠道,为学生搭建更精准的就业与实践平台。
本次研讨会为知识产权学科专业未来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,也为后续课程优化、教学改革、产教融合落地提供了“施工图”。下一步,法律系将分阶段推进各项举措,以“敢用、能用、好用”为人才培养标尺,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学科建设质量,为国家及地方农业领域输送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,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