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网站首页
  • 学院概况
    • 学院简介
    • 机构设置
    • 学院领导
  • 党群工作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学习园地
    • 党群动态
  • 学科专业
    • 培养方案
    • 公共事业管理
    • 汉语言文学
    • 社会工作
    • 知识产权
    • 秘书学
  • 师资队伍
    • 系部设置
    • 系部和师资简介
  • 教学工作
    • 教学活动
    • 教研教改
    • 教务信息
  • 科研工作
    • 科研项目
    • 科研成果
    • 科研动态
  • 学团工作
    • 学团组织
    • 学团动态
  • 招生就业
    • 招生信息
    • 求职指南
  • 信息公开
    • 信息公示
    • 意见信箱

学院新闻

  • 学术预告
  • 学术活动
  • 学院新闻
  • 合作交流
  • 文档下载
首页 >导航栏目 > 学院新闻

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举办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

    2025-09-23 16:25:18 作者:文/张媛 来源:人文社会科学学院          浏览数:0

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,做好学院“十五五”规划预研、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学科发展方向、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,9月18日,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召开“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”。会议由法律系主任张媛主持,法律系骨干教师参会,参会教师围绕知识产权专业发展现状、未来路径及核心建设任务展开深度研讨。

会议首先肯定了近年来知识产权专业在课程搭建、人才输送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,同时直面当前专业建设中的核心痛点:课程体系存在“理论讲授多、实践锻炼少”的失衡问题,且缺乏分层设计与特色定位;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讲授为主,与行业实务衔接不足;产教融合流于“盖章式”实习,未形成与产业需求联动的培养闭环。

针对上述问题,参会教师经研讨达成共识:知识产权专业建设需紧扣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根本目标,立足学校农业学科优势,聚焦农业知识产权特色领域,以“三维改革”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。其一,重塑课程体系:在夯实法学基础课与知识产权核心课的同时,嵌入人工智能法学、数据法等科技与法律交叉前沿模块,填补传统课程与行业需求的断层。其二,创新教学模式:推行“双师同堂”机制,邀请法院、律所、企业等实务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授课,并引入农业知识产权真实案例开展“实战式研讨”,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。其三,深化产教融合:依托“知识产权产业学院”建设,一方面升级实习模式——从“盖章式”实习转向“管培生式”定向培养,建立“目标-任务-考核”闭环管理;另一方面推进“订单式培养”,根据涉农企业、市场监管部门等用人单位需求定制课程,同时开设大数据法律检索等法律科技课程,培养“懂法律、通技术、知农业”的复合型人才。此外,会议明确将联动校友资源,拓展与种业公司、农产品电商平台、涉农律所的合作渠道,为学生搭建更精准的就业与实践平台。

本次研讨会为知识产权学科专业未来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,也为后续课程优化、教学改革、产教融合落地提供了“施工图”。下一步,法律系将分阶段推进各项举措,以“敢用、能用、好用”为人才培养标尺,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学科建设质量,为国家及地方农业领域输送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,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。

  • 上一篇: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召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
  • 下一篇: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五位教师当选山东省社会学学会理事​